阿里云数据中台白皮书(阿里数据中台产品)
全球化智库(CCG)课题组研究撰写的《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2023》报告近日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与ETS中国联合举办的“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
据了解,研究团队选用了托福和GRE两大标准化英语测试成绩作为衡量参考指标,并结合相关文献和专家访谈,对国际沟通素养培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就加强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
报告发现,情感内核是国际沟通素养的基础与前提,包括国家认同、全球关怀两个重要元素。认知基础是连接情感内核和行为要素的桥梁,包括外语知识与技能、世界知识与全球议题、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行为要素是情感内核和认知基础的外显方式,可促进情感内核和认知基础的形成,包括深度理解和有效表达两种形式。
目前中国的国际沟通素养培养已贯穿初、中、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体系全过程,并从英语教育领域拓展融入不同的学科教育领域。在基础教育阶段,国际学校不断发展,截至2020年10月,全国正常运营、采用国际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各类全日制国际学校共计1399所。在高等教育阶段,越来越多高校创造国际化校园环境,提升国际化水平,例如,QS排名100中国大陆高校中,国际学生占比为14.5%-18.7%、外籍教研人员占比16.6%-37.2%,而且近几年四、六级考试的全国报考人数每年都接近2000万。
从国际标准化测试情况来看,自2009年起,中国已成为全球托福考生人数最多的国家。过去十余年,中国考生的托福考试成绩显著提升,平均成绩由2010年的77分提高到2021年的87分,逐步接近全球考生的平均分值(88分);托福成绩1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全球考生人数的比例较2009年增长了三倍。
中国改革开放45年来,出国留学已成为国际化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持续增长的留学需求推动下,国人对于国际沟通素养越来越重视,学习外语的热情也越来越高。2000-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持续攀升,2019年,中国当年出国留学人数达70.35万人,约为2000年时的18倍。根据UNESCO的数据,2021年中国大陆有108.8万人在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就读。除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传统留学目的国之外,德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等欧洲国家以及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也成为重要目的地。自2008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美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2022美国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2022)显示,中国留学生人数仍然位居美国国际留学生人数榜首,约为29万人,占美国高等院校国际学生的30.6%。
对于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报告认为,出国留学依然是人们提升国际沟通素养、成为国际化人才的主要渠道,国际学生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人文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应继续加强与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伙伴国家保持稳定的教育交流合作关系。从促进国家发展、提升国民素养、推动企业全球化、促进技术发展等不同角度来看,外语既是国际化人才成长之“路”,也是中国发展之“桥”,应保持外语在教育中的地位,加强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体系的外语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