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抖音平台需要多少钱(创建抖音平台需要多少钱一个)
媒
体
聚
焦
时光向前,青年向上。2022年以来,团阜阳市委不断发挥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贡献力量,在促进就业、助力经济发展中担当作为,在乡村振兴大舞台、科技创新最前沿、社会治理第一线绽放绚丽青春之花,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阜阳市勇当皖北“三个排头兵”,推动阜城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3月17日,安青报专题报道我市8个县(市、区)共青团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大局工作开展的特色活动。快和团团一起看看~
展开全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团颍上县委:打造党团队育人链条
团颍上县委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打造党团队育人链条,以学促通,全面加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让每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少年都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加强学前教育 从娃娃抓起
“大思政”和“小变化”相结合,幼儿园的孩子们上演了一场场“变迁之旅”。近日,颍上县第四小学幼儿园以“家乡的变化”为牵引,与校外少工委联合上演了一场“跨时空”的探寻,让孩子们主动去寻找身边“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通过农具的变迁史讲述党在百年过程中的浩荡艰辛,教育引导孩子们从小听党话、跟党走,保持一颗红心,做新时代党的好孩子和红孩子。
管仲幼儿园则以社区的成长为引,让孩子们走进社区少工委,用社区的变化作为一个“小切面”,从生活的变化上升到党的初心使命,用好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红色教育资源,深入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让孩子们在革命文化熏陶中,建立起对党、团的真挚情感和政治向往,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此外,还发挥社区少工委“好人长廊”作用,讲好“颍上好人故事”,把培育践行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少先队教育始终,创新开展访英雄人物、向英雄致敬、听英雄故事等实践活动,用“作为”和“担当”教育孩子们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孩子们。
发挥学员作用 从我讲起
团颍上县委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充分发挥青年宣讲团、红领巾巡讲员的作用,精心打造“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思想传下去、精神提上来”等特色宣讲活动,已开展各类微宣讲三十余场次,覆盖五千余人次。学校是青年宣讲员的主阵地,尤其是一些偏远乡镇的学校,对于党的理论知识更加渴求。
青年宣讲团的带头人荆廷廷对此就深有感悟,在没有去县直小学任教之前,她是慎城镇东方红小学教师,跟县直小学相比,理论宣讲的水平还是有较大差距。在成为青年宣讲员之后,荆廷廷一直把宣讲当做是教学生涯必做的“大事”,她从基层走来,明白基层所想,她带领宣讲团的其他成员一起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基层学校的生活背景为依托,把“大道理”融入了“菜园里”。“遇到困难时不要怕,好好学习才是硬道理,哪怕现在有人说你实力很弱,你也要相信自己就好比韭菜,给你泥土就能生长,即使被人割了你还能长,还能一茬一茬地长,没人割你,指不定你能长成一片绿野……”欢笑声不绝于耳,大家都说荆廷廷的理论宣讲很有“泥土味儿”,有一种在田间听“大喇叭”的感觉。
推动学用结合 从严治起
畅通党团队育人链条,“推优入团”“推优入党”是检验理想信念的两把尺子,为进一步扎实做好“两推两入”工作,团颍上县委联合县教育局树立党团队“一体化”教育培养理念,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实现组织培养和社会培育有机结合、共同发力。
颍上县第三中学充分感受到抓“推优入团”工作的重要性。“2017年以前团员发展多数以成绩论,按照宁缺毋滥的工作原则,颍上三中在团队联通上做出了诸多努力,进入初中以后,学生们有了“入团”的机会,有的学生在七年级时就开始因为要挤更多的时间学习不得不放弃很多实践教育,“推优入团”工作强抓以后,形成了一个很明显的“非成绩论英雄”的导向,学生们有了“借口”参加实践教育,加之颍上三中团委严格入团过程,一直保持公开公正,带动效应就出来了,团队联通似乎也变得顺其自然了起来。为了抓“推优入党”工作,团颍上县委以县域共青团改革为契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要求,把“推优入党”工作纳入党建带团建的重要内容,进一步配齐配强县直团工委工作力量,与组织部门合力开展对于适龄发展党员的“推优入党”工作,目前已经争取到组织部门的有力支持,拟定方案蓄势待发。
“其实‘推优入党’工作一直是我们的弱项,也是党团队育人链条的关键环节,我们党从来敢于把刀刃向内,所以合格的后备军一定不会遮掩弱项,我们要借助改革把弱项变强!”团颍上县委主要负责人信心满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团颍上县委能出现新的举措,打通党团队育人链条机制,让共青团推荐的党员发展对象质量更高、成色更足,真正无愧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团界首市委:瞄准青年创新创业着力点
近年来,团界首市委紧紧围绕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大局,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创新创业,不断提升青年创业者创业、守业、拓业的能力,切实把团组织建设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以改革创新精神和务实工作态度推动该市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实现新发展,展现新作为。
搭建平台 凝聚青年创新创业共识度
2020年11月9日,113名界首优秀青年创业者共聚一堂共同见证界首市青年创业者协会揭牌,界首“青创号”正式扬帆启航。
在市青年创业者协会,一场场不同主题的“青创沙龙”带来了一次次的思想上碰撞,深受青年喜爱。安徽省颍江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子彬和安徽华创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东站在“青创沙龙”的讲台上,结合自身成长和奋斗经历,以生动鲜活的事例和朴实真切的语言,讲述创业历程、分享创业经验、交流创业感悟,让在场青年创业者深受启发。面对创业政策不熟悉、创业资源不充分、创业创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难题,团界首市委积极邀请人社、税务、发改等多部门现场解读,为青年创业者备足“干粮”,避免“踩坑”。“青创沙龙”不但给青年搭建一个创业人才学思践悟的重要载体、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干事创业的能量之源平台,还为界首市创业氛围带来新的活力。
今年以来,团界首市委通过打造“青创沙龙”品牌等一系列活动13期,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敞开心扉畅谈、交流、碰撞,唤醒沉睡的思想火种,激发广大青年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守业、拓业的能力。开展创业培训、导师结对等活动,广泛联系服务创业青年两百余名。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加强团代表联络站建设,组建创新创业等5个专项小组,带领团代表、团干部进村入户,深入走访企业,截至目前已联系青年2514人。
优化服务 提升青年创新创业显示度
2022年11月30日,界首市青创协会员企业在首届创业安徽大赛阜阳赛区选拔赛决赛中获金奖、铜奖、优秀奖。12月11日,安徽省亿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界首市青年创业者协会会长刘磊获得首届创业安徽大赛总决赛银奖。
近年来,从青年扶贫创业大赛到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团界首市委以赛招商,吸引了社会各界有创新思路、创业想法的近100名青年带着39个创意参加。该赛事更好地搭建了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激发青年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着力引导更多的有志青年创新创业,有效助力界首市经济发展。
“90后”创业青年杨双建在参加创业大赛之后,根据市场需求修改了原先可降解高性能非织造防护材料的研发项目,如今已经开始投入批量生产。该公司注重科技创新,购买发明专利技术三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九项,并获得2020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三等奖。
对接政策 提升青年创新创业水平线
团界首市委积极开展皖北青年创业贴息工作,2020年以来共贴息资金52.73万元,有力地缓解了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困难,进一步帮助、带动了青年创业。
参与打造界首市特色影视制作与活动策划平台的罗子彬是团界首市委青年创业小额贴息的受益者之一。2015年大学毕业选择创业的他,刚出校门只有一腔热血,没有创业资金怎么办?“实在不好意思开口向父母借,无奈只得拿着大儿子出生时的1.5万元‘份子钱’作为创业基金”。虽然有了第一笔钱,但距离起步资金的总额还相差甚远。于是,他想到了团界首市委,“大学时我多次参与过校团委组织的活动,了解团委向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十分支持,所以就有了向团市委寻求援助的想法”。
培育人才 搭建青年创新创业联通桥
团界首市委始终把大学生作为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之青年人才的重要对象,积极利用各类资源为高校学子返乡创造条件、提供保障。通过青年就业培训、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等,为在外大学生搭建了就业实习和感情联络平台,积极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2022年7~8月份在全市范围内提供暑期实践岗位,为103名学生提供了实习岗位。激发了广大界首籍青年学生感恩家乡、回报家乡、建功立业的热情,引导他们毕业后扎根基层,在乡村振兴广阔天地中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80后”创业青年李晓东、韩光荣和“90后”姜英姿在个人创业遇到“瓶颈”时相遇,组成三人创业团队。李晓东与大家分享创业经验时说:“只要是人才,不惜代价请进来!”补短板,指明路的方向,文化水平必须要提高。创业三人组分工明确,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知识就是力量,青春创业三人行深知唯有知识才能照亮创业前行路。
团界首市委通过典型引路,大力选拔树立各类青年创业典型,推动形成鼓励、支持、参与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李汪洋自2009年以来,带领项目部共申请国家专利214项,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省、市级项目数十项,参与国家标准2项,制定企业标准5项、团体标准4项。参加研发的产品获安徽省新产品证书9项、省重点新产品2项、高新技术产品2项。2022年,他被评为2022年度“界首市优秀青年”。近年来,全市青年获省级“青年五四奖章”3人、安徽省乡村振兴先锋1人,安徽省青年创业奖1个。先后有16家企业在国家级、省级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青年扶贫大赛上获奖。
团临泉县委:乡村治理 青年先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市、县关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工作要求,临泉县各级妇联、团委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2022年11月份以来,全面发动党团员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四个一”(帮一帮、评一评、晒一晒、奖一奖)活动,通过宣传引导、贴心帮扶、创建评比等方式方法,真正把帮扶责任人和突出问题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积极发挥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推动乡村治理,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帮一帮”,带着群众一起干。在临泉县瓦店镇高楼村的东南角,住着一对老年夫妇,户主名叫李子林,由于家中地较多,这对老年夫妇常年忙于农活,家中的杂物常年积累,老两口在农忙时期甚至把床挪到自家的过道中休息。瓦店镇肖坡村党支部委员杨京福一直关注着李子林家,在收庄稼时,杨京福主动帮助李子林并和他们聊家常,劝说他们扔掉家中不要的杂物,村里出人力帮助他们清理,帮助他们打扫好家中卫生后、自己保持好的情况下,村里会给予“清洁文明户”称号。老两口在杨京福一次次的登门劝说下,主动配合“四个一”活动,并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高楼村人居环境整治开了个好头。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对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户进行大排查、大整治,不但“授之以鱼”,帮助他们打造干净、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而且“授之以渔”,教给他们打扫房屋的小窍门以及收纳的小知识,提升群众使用各类工具和收纳管理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临泉县重点加强对人居环境问题突出户的帮扶,协助问题突出户的帮扶责任人每周开展不少于1次的到户走访,提醒农户经常清扫整理,帮助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目前,已帮助1603户、近4000人。
“评一评”,组织群众比着干。为切实推进“四个一”活动有效开展,保证活动质量,团临泉县委成立了由基层组织代表组成的“创评小组”,每周开展1次创建评选活动,“创评小组”通过现场观摩评比打分的形式评选出“美丽庭院”示范户和“优秀帮扶责任人”,并通过“征求意见、现场督导、资料核查”等方式开展县级创建评选。评选过程中,着重引导群众由“选手”向“评委”角色转变,实现“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营造人人争当主人、户户不甘落后,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目前,已评选出县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6户、镇级223户,县级“优秀帮扶责任人”13人、镇级126人。长官镇纪委委员、社保所负责人、花兰村包村干部杨彩梅就是优秀帮扶责任人之一,自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活动开展以来,她用不同方式、不同时段进行宣传,让打造人居环境的意识深入人心。通过宣传和鼓励农户自己动手,和邻居比卫生,克服懒惰思想,并且每周进行督促。对于卫生有反弹现象,及时让村网格员帮助整改,真正做到“以点带面”,形成效应。她经常到户亲自动手,不怕脏不怕累做示范,引导群众开展环境整治,鼓励他们创建“美丽庭院”,为其他帮扶责任人树立了典范。
“晒一晒”,引导群众学会干。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和抖音、微信等平台,立体展示“四个一”活动的动态进展、前后变化、群众反响等,大力宣传先进户和先进人物典型,晒经验、晒做法、晒变化,通过一张张对比鲜明的照片,展示了临泉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阶段性成果。同时,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营造积极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为群众提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环境整治“样本”,有力推进了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再提升。“红马甲”的身影深入农户家,活跃在村头巷尾,农村脏乱差面貌得到明显改观,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户文明生活观念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农民屋内屋外更加干净、院里院外更加美丽,农民生活习惯更加清洁卫生,生活方式更为绿色环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变了农民的卫生观念,改出了农村的生活新貌,树立了农村的文明新风。
“奖一奖”,激励群众主动干。对评选出的“美丽庭院”示范户及“优秀帮扶责任人”,在精神层面上,通过授予证书、颁奖等方式,切实增强荣誉感、获得感,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热情;在物质层面上,向“美丽庭院”示范户发放清洁洗护用品,调动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据了解,在高塘镇杨庙村的“红领巾生态美”积分超市是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旨在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激发内生动力。通过红领巾人居环境考评小组考评参评家庭,综合参评学生在校表现情况,获得了群众的普遍认可。经过积分兑换的学生家庭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参评大部分家庭被评为“最美庭院”和“最美清洁户”。老东庄党支部负责人说,“红领巾生态美”积分超市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凝聚起乡村发展的合力,推动乡风民风向善向美,实现了小积分唤起大文明。
团阜南县委:乡村振兴 青春助力
近年来,团阜南县委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团委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团组织优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服务乡村青年就业创业、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青少年思想引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工作,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为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和乡村振兴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自2021年以来,团阜南县委启动了阜南县大学生村务实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利用寒暑假,依托基层团组织和基层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组织动员广大阜南籍返乡大中专学生参加村(社区)务工作,协助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便民服务、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孤寡老人服务等志愿服务工作。项目启动以来,按照本地化、社区化、组织化和安全第一等原则招募青年志愿者,得到了广大阜南籍大中专学生的积极响应;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和村(社区)干部也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家住阜南县郜台乡宋台村马台子片的大学生志愿者马于婷是阜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新生,她在今年寒假返乡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报名参加阜南县2023年大学生寒假村务实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我是师范生,我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给留守儿童辅导功课,督促他们认真学习”,马于婷说。
据了解,仅2022年就有3000多名阜南籍返乡大中专学生到基层村(社区)报到,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万小时,并获得《中国青年报》《中国农民报》、安徽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团阜南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大学生村务实习,让更多的优秀大学生能够直接了解到村(社区)务工作,在村(社区)务实习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部分优秀青年学子未来留在基层、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可能性”。
2022年11月,团阜南县委在王家坝镇王家坝村成功筹建县级团校并试运营,运营以来已开展县内“青马工程”培训班3期,培训农村青年、少先队辅导员、基层团干部124名;承接县外培训2期100人次。
阜南县团校(筹)坐落在阜南县王家坝闸西侧,不久前,阜南县“青马工程”农村班暨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班在这里圆满结业,学员们主要是来自阜南县各乡镇、村(社区)团组织负责人和创业青年。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学员们更多的是围绕“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展开交流研讨。
课程结束后,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将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学习提升,主动融入大局,厚植家国情怀,扎实理论功底,做合格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结合所思所学更好地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青春助力,为阜南县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培训班学员、阜南佳利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思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企业负责人,在党的亲切关怀下成长,我们要不忘初心,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保持对乡村振兴事业的闯劲冲劲,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拓展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满腔热忱走出一条产品差异化、营销渠道差异化的竞争路线,做振兴乡村发展的先行者,与更多新时代青年一起为阜南柳编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把一腔创业热情播撒在乡村振兴的蒙洼大地上,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创造更多成果,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在新时代的青春赛道上、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赛道上,跑出新时代‘青马工程’学员的更好成绩。”
“作为奋斗在基层工作一线的团干部,我要带头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思践行、学以致用。回去工作后,以党建带团建抓好团支部工作。做好政策的宣传员,主动讲好庄台故事,宣传好党的政策,带领庄台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好乡风文明的引路人,今后我将带领群众更加爱护我们家园;当好发展致富的带头人,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勤于奋斗,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积极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带领群众一起奔小康,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党和国家。”培训班学员、曹集镇利民村团支部书记郭国青说。
培训班学员、朱寨镇博士家庭农场负责人岳文景说:“我是个体经营户,这次学习感悟最深的是,新时代青年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力量,如何做好农业的第一二三产业。我现在从事的小型家庭农场,主要种植红薯,品相好的统一在市场出售,剩下的在自家粉丝厂制作粉丝销售。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初是摸不着头脑的,但是通过‘青马工程’培训学习和交流,让我脑洞打开,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有了更广的销售渠道。我很珍惜也很感谢能参加这样的培训学习、充实自己,也更有信心在乡村振兴中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阜南县团校(筹)是在县域共青团改革的背景下,团阜南县委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亲临阜南的考察路线,用好用活王家坝闸、王家坝抗洪纪念馆、西田坡庄台及附近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资源,以“团干部(青年)培训+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为特色,建立的团干部(青年)培训基地。阜南县团校(筹)负责人表示:“目标是建设阜阳市内特有的、在全省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培训基地,打造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品牌。”
阜南县团校(筹)通过租赁原有停止营业的农家乐饭店改造成培训基地生活区,目前可以实现80人同时住宿和餐饮,并以协议的方式委托王家坝村集体开办的王家坝旅游公司进行物业管理,利用王家坝抗洪纪念馆报告厅作为培训教室,入住和学习条件均已具备。
省发改委驻王家坝村工作队利用自身优势,寻找项目资金,利用生活区旁边的10亩闲置土地,拟规划建设阜南县团校(筹)的专用教室和户外拓展营地,最终与生活区形成完整的校区。按照规划,户外拓展课程将以王家坝抗洪精神为内核,把抗洪的全过程转化为拓展课程,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深刻了解王家坝抗洪精神的内涵。
据悉,阜南县团校(筹)每年按照培训业务利润总额的90%交于村集体企业,10%交付阜南县希望工程专用账户,实现“团干部(青年)培训+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通过学员住宿、餐饮等消费为当地农户带来增收。
“阜南县团校(筹)建成,不仅可以满足共青团系统各类培训需求,也可以为市内外各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培训。同时作为阜南县唯一的青少年活动营地,为开展少年军校、关爱重点青少年群体等各类活动提供场地支持。”阜南县团校(筹)负责人介绍道。
团太和县委:探索联建共育新模式
为进一步拓展中小学生校外生活新组织、新阵地、新空间,推进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协同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共同支持少先队工作格局,团太和县委、县少工委融合各方力量,探索形成联建共育新模式。
组织发动 链接多方参与协同育人
太和县少工委发挥组织优势,协调多方共同发力,发动学校、社区、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力量加入,由县少工委谋划设计、管理指导,学校调研需求、组织发动,社区少工委提供空间支持和服务保障,太和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社会志愿者带动家庭参与,企业提供实践育人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四位一体”的育人合力。
“学校发挥前期宣教的主体作用,建议每个班级每次遴选2~3名优秀少先队员,帮助队员在活动中获得荣誉感。”在前期项目设计中,太和县少工委邀请社区、辖区学校、派出所等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周密策划、细致考量每个环节,最大可能地将项目计划得科学、可行、长效。
社区牵动 打造校外育人实体阵地
太和县少工委依托社区少工委建立少先队校外实践营,将少先队活动阵地搬到家门口,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力量加入到校外辅导员队伍中,实现组织活动的多方联动、密切配合,真正把丰富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家门口的少先队阵地,让少先队员就近、就便参与校外实践活动。
自2022年5月以来,依托刘元社区校外少工委,组织少先队员清理街道垃圾、参与交通引导、开展文明清洁户评选、举办红领巾“跳蚤市场”……主题涵盖非遗文化传承、红色教育、安全宣教、文明创建、中医文化、防艾禁毒、身心健康等各个领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少先队员走入社区少工委。
学校带动 校内校外联合表彰激励
“如何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保障各项活动持续开展,不仅要依靠规范组织,更要纳入激励机制,‘红领巾奖章’争章制度正好可以为我们所用。”太和县少工委负责人在与学校沟通时说。
在太和县少工委的统一指导下,参与联建共育的太和县第十小学、第十一小学和第三中学东校区少先队组织聚焦少先队荣誉感这个核心指标,探索少先队员“校外积分、校内表彰”模式,试点推出“少先队社会实践营积分办法”,由少先队社会实践营在活动后进行科学有效评价,完成实践任务即可获得“劳动章”,得章情况记录在队员的积分手册里,参与情况作为校内“一星章”评定依据,并在校内进行表彰,提高少先队员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而进一步增强活动的带动作用,促进活动持续开展。
家长互动 打破协同育人现实困境
“协同育人”是当前教育的热点话题,家校合作是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之举。为保障少先队员的安全性,带动家庭参与,团太和县委动员家长以志愿者身份在周末、节假日等共同参与家校社活动,沉浸式感受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家校联动合力,共同播撒爱、传递爱,让孩子们在社区这所特殊的“学校”健康成长,既最大限度避免学校组织校外活动的安全问题,又带动家长共同参与孩子成长锻炼,同时为社区联系辖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效途径,实现多方共赢。
企业主动 整合资源延伸服务网络
为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和优势,太和县少工委还优化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搭建了与企业联通的“桥梁”,动员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少先队员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实体场景、技术指导和支持保障等,拓展和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涵,进一步形成教育合力,如开展“防溺水”体验教育,由社会游泳馆提供公益服务,组织少先队员到游泳馆现场教学,让少先队员们在游泳馆内理解随意涉水的危险性。
下一步,太和县少工委还将利用更多教育资源,开展美食文化体验、护牙爱牙宣传、图书漂流、研学体验等,形成共建组织网,为学生提供多领域多平台的真实社会实践基地,在拓宽育人场域的同时,激发教育多种可能。
队员行动 实践锻炼促进情感认同
少先队员作为红领巾志愿者走进社区巷道,成为社区亮丽风景线:节假日,社区活动室有少先队员探索非遗技艺,社区公园有学生记者采访路人创城知识,社区马路有红领巾志愿者捡拾垃圾、文明劝导,社区广场红领巾“跳蚤市场”生意火爆……2022年5月以来,刘元社区少工委组织少先队员们在家长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常态化开展“小小志愿者”、假日小队等社会实践活动17场,用活动和项目打通社区参与路径,增强少先队员的社区意识及社区归属感,提高人际交往和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太和县少工委还将“为党育人”的宗旨融入各类实践活动中,教育引导少先队员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在八一建军节当天带领少先队员到武警支队参观战士营房、训练场地,体验士兵们日常训练项目,与士兵一起叠被子,畅叙军民鱼水情,促进了少先队员对爱党爱国的情感认同。
团颍州区委:“三青”共助“四事四权”
“小林回来了?寒假放多长时间”“小林在家呢?大学生活怎么样”……小林(化名)是在校大学生,阜阳市颍州区白行社区青年网格员王申申连续几次走访都看到小林坐在沙发上面无表情地盯着电视。
王申申是“90后”网格员,“四事四权”工作法开展以来,他常态化搜集排查矛盾纠纷隐患,了解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特别是作为一名青年,他始终保持对青年工作的敏感性。“小林话很少,总没精打采,感觉不太对。”王申申说。
此后几天,王申申每天下班路上都往小林家拐一趟,陪他看电视、陪他闲坐,慢慢了解到他最近压力比较大,持续两三个月失眠,学习动力不足,情绪状态不佳,情况不乐观。
因涉及在校青年大学生问题,随即网格员与白行社区团支部联系,后经镇团委联系西湖镇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坐班心理咨询师亓医生,亓医生第一时间与小林取得联系,对其进行系统心理疏导。经过倾听法和认知疗法,心理咨询师对小林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调整和梳理,增加了小林个人自信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与小林互留联系方式,定期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团阜阳市颍州区委主动站位,积极发挥共青团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落实“四事四权”工作法中精准找到青年力量的切入点,积极构建“青队伍”,建立健全“青平台”,精心打造“青项目”,全力推进“四事四权”工作开展。
积极构建“青队伍”,打造骨干力量。团颍州区委依托“青春颍州”公众号,第一时间向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关于动员全区广大团员青年积极践行“四事四权”工作法的倡议书》,从提高政治站位、做“四事四权”工作法的“推动践行者”,发挥自身优势、做“四事四权”工作法的“宣传引导者”,展现青年担当、做“四事四权”工作法的“落实监督者”等三个方面对全区团员青年发出动员令。目前,全区14个乡镇(街道)已依托各自村(社区)团支部成立各类青年志愿者组织165支,共吸纳青年志愿者2485人。围绕“四事四权”网格划分配备网格员3760人,其中40岁及以下青年789名,担任青年志愿者同时也是网格员的共567人。运用“四事四权”工作法化解问题矛盾2709个,其中青年不同程度参与调解776件。
建立健全“青平台”,做好工作结合。团颍州区委以颍州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为抓手,发挥青年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不断加强保障激励等机制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社会化开展。拓宽团属“青年之家”阵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线下“青年之家”23个,2022年以来围绕青年交流、就业创业、法律咨询等开展600余场活动。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和心理咨询及帮扶,有效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依托颍州区新时代青年宣讲团,广泛开展“四事四权”宣传,提高群众对“四事四权”工作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
精心打造“青项目”,树立特色品牌。团颍州区委开发参与社会治理志愿服务项目五个,包括“暖冬行动”、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关爱困境少年儿童、预防青少年犯罪。实现志愿服务由节点活动向常态化服务转变,找准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切入点。围绕关爱困境少年儿童,形成“爱心圆梦大学”“点亮微心愿”“家乡的味道”“梦想学院”等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少年效果好的多个活动项目品牌,常态化、机制化开展相关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围绕预防青少年犯罪,建立区级预青志愿者队伍1支,邀请青年律师、青年心理咨询师、青年司法人员等15人加入队伍,网格员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区级预青志愿者队伍的专业人员帮助解决。同时,走进校园围绕禁毒、预防校园欺凌、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开展宣教24场次,走进家庭关爱问题青少年和留守儿童65人次,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团颍泉区委:“共青团+”助力高质量发展
探索“团员青年进网格”,走组团式服务路子;创新开展“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扩大团组织覆盖面;积极发挥团组织优势,汇聚资源力量,延伸团员青年触角……在阜阳市颍泉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处处都有团员青年们忙碌的身影。
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的“神经末梢”。近年来,团阜阳市颍泉区委不断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紧紧围绕共青团工作主线,大抓团的基层建设,持续激发组织活力,扩大团的有效覆盖面,在改革中破题、在创新中加强、在规范中发展、在实践中改进。
“共青团+网格”注入“青能量”
组织并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参与社区疫情常态防控、垃圾分类、睦邻关系营造、为老服务、青少年普法……2022年以来,团颍泉区委聚焦社会治理难题,探索实施“共青团+团员青年网格志愿者”,打造社区服务“同心圆”,织就社区治理“连心网”,促进政府治理、社会协同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探索建立邻里关系改善、居民自发参与的社区综合治理有效模式。
“多亏了社区热心小伙照顾,生活才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提及疫情防控期间受到的帮扶,颍泉区中市街道办工业园区的独居老人们逢人都会夸赞一番。老人们要表扬的这些热心小伙,其实是该社区的一批团员青年。据了解,工业园社区发动辖区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将辖区划分为10个网格,每个网格均配有团员青年10名,以此增强网格服务水平。
“一些青年开始觉得社区工作很繁琐,需要大量协调,而且部分是上班族,平时也没有机会出力”。工业园社区相关负责人说,在团颍泉区委的指导和帮助下,社区发动各方力量,挖掘和培育一批团员和优秀青年骨干,围绕社区治理中重点领域、难点问题建言献策,并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等社区重点工作,青年逐步树立起了“主人翁”意识。社区“管事”的年轻面孔多了起来,比如,邻里纠纷、物业和业主矛盾、小区环境卫生等老大难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式。“原本像‘隐形人’一样的青年人,如今开始越来越活跃,也愿意为社区出力出主意。”提及“团员青年进网格”的成效,工业园社区工作人员赞不绝口。
如今,团员青年们作为一支重要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颍泉区多个基层组织,为当地居民提供环境清理、关爱老人、政策咨询等志愿服务,弥补社会组织工作力量的不足,切实为老百姓“解烦解难解忧”。“既提升了团员青年能力水平,又服务了发展大局”。团颍泉区委负责人说,他们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鼓励引导更多团员青年、青年社会组织深入一线,助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基层治理服务注入了“青能量”。
“共青团+引领”壮大“青格局”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今年以来,团颍泉区委联合区委组织部、区非公工委印发《关于印发〈关于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开展集中走访调研,加大在经开区、商贸城、临沂商城、绿色步行街等专业市场、街区商圈区域化组建力度,截至目前全区社会领域新增团组织125个,其中非公领域53个。
安徽田园居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青年返乡创业团队组成,主营农产品销售,于2016年成立团支部。目前,公司业务从淘宝扩展到支付宝手机端、有赞微信商城、京东商城、顺丰有物商城等多个电子商务平台。该公司率先提出推优积分制,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支部学习、业务完成情况等为评判基础,通过按照“月汇总、季通报、年评定”方式实施,按照“一人一表、一事一记”原则,对青年职工推优表现进行积分,引导青年职工和生产技术骨干向党组织靠拢。
目前,该公司已累计推优6名青年职工,3名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2019年8月,公司成立党支部。2020年5月,公司团支部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为加强对新兴青年群体的组织覆盖,2022年10月份,颍泉区还成立首个电商直播行业团工委——阜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团工委。公司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为指引,全面提升团的组织力、引领力和服务力,为越来越多的创业青年实现青春梦想提供了方向。
在加强团员发展教育方面,团颍泉区委分领域分类别将发展指标精确到镇办园区、学校,落实“双积双评”积分入团,建立全过程综合性培养评价机制,健全团队衔接机制,目前全区已发展团员1030名。同时,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丰富组织生活的时代内涵和方式手段,规范开展入(离)团仪式教育、主题团日等活动。截至目前,各级团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近千余场,覆盖团员青年1.4万余名。
“共青团+平台”延伸“青阵地”
近年来,团颍泉区委坚持以新时代青年工作需求为导向,为广大青年提供文化学习、体育休闲、志愿公益、创业就业等各类服务,探索打造了一批接地气、有特色、见实效的青年之家,真正将其建设成为青年愿意来、信得过、留得住的团属阵地。
阜阳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坐落于安徽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由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阜阳市区首家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如何充分调动园区青年人才的创造力、发挥青年所长、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服务青年、奉献企业”是阜阳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创客空间青年之家工作的重点方向。
结合青年之家聚集青年、服务青年的特色,阜阳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紧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步伐,打造了集生活、创业、学习、文化等为一体的青少年综合服务项目,内容涵盖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创业辅导培训、创业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等一系列服务,解决青年在创业前期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系统的创业培训、创业辅导的现实需求等,让青年之家成为园区青年实现梦想的舞台。
颍泉区审计局青年之家聚焦审计监督主责主业,发挥青年审计队伍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审计工作一线挥洒汗水,充分展现了团员青年建功审计、担当尽责的青春风采;颍泉区闻集镇青年之家成立闻集镇青年宣讲团,组织青年宣讲员进乡村、进企业,创新开展闻集镇青年干部党史大讲堂、早读小课堂和党史知识竞赛等,让“党的好声音”走进寻常百姓家……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之家在颍泉区落地生根,为广大青年提供文化学习、体育休闲、志愿公益、创业就业等,小阵地变身服务青年的大舞台。
团颍东区委:青春温暖回家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团阜阳市颍东区委提前谋划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成长相结合,科学、有序、稳妥地开展“青春志愿行 温暖回家路”为主题的春运“暖冬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有序出行。
汇聚青年力量 服务社会需求
上午8时,阜阳火车站已经人流涌动。南来北往的乘客络绎不绝地从这里下车、乘车。
“早上人还算是少的。”在出站口闸机处,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志愿者程宇航说。
据了解,团颍东区委启动服务春运“暖冬行动”以来,程宇航就一直在岗服务。此外,他还和另外几名志愿者一起负责包括阜阳客运东站在内三个站点的志愿者招募、排班和团队日常管理等工作。
“一天要站六七个小时,不觉得累吗?”被问及时,第一年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张家硕说:“一开始是比较累,站了两天就习惯了。”阜阳火车站全面落实电子票之后,部分乘客不会用机器买票,或者对无票乘车不清楚,张家硕总是耐心地帮助解答。“在闸机口处站一天,晚上回家一闭眼,满脑子都是验票时机器‘嘀嘀嘀’的声音。”阜阳师范大学大二学生殷越说。
休息间隙,张家硕掏出手机,他看了他的微信朋友圈:“这是志愿者刘阳阳6时13分发的照片,天还没亮呢,他已经在1路公交车上了。”刘阳阳还在这张照片上写了一句话调侃:“这辆公交车我包了。”刘阳阳家住阜阳市颍州区城南新区,从城南赶到火车站要一个多小时,由于早班车间隔较大,为了8时准时到岗服务,他每天5时半左右就得起床。
团颍东区委负责人介绍,今年是阜阳市“接您回家”实施的第16年。相比以往,今年全区各级团组织针对雨雪天气频发等情况,根据春运形势,同车站负责人预估今年客流量变化趋势,初步掌握志愿服务对象规模,按照“预招储备、因需而动,因地制宜、大站为主,精简岗位、优化服务,加强培训、安全第一”的原则,精准设置服务岗位。
今年颍东区各级团组织结合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拟招募储备春运高峰期青年志愿者近3万人,日前实际上岗服务人数超1万,大学生志愿者有6000余人。
坚持实践育人 引领青年成长
1月14日,阜阳火车站上空飘着雪,哈口气都似乎能结成冰。皖西学院大三学生孟宇晴在扫雪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声惊叫,她寻声望去,一位拎着大包小包行李的阿姨滑倒在地上,其中一个塑料袋里的东西散落了一地。
孟宇晴赶忙跑过去把阿姨扶起来,阿姨刚站稳就急着去捡地上散落的东西,孟宇晴帮着拾捡时,才注意到地上散落的都是宁波特产。阿姨告诉孟宇晴,她去宁波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这些都是带回家给上初中的女儿吃的,话语间透露着对回家的期盼和幸福。
孟宇晴看见阿姨的东西上沾满了地上的脏水,装东西的白色塑料袋也划破了,就把兜里的纸巾掏给她,又跑回服务站拿了一个红布袋给她。
阿姨不断道谢,并说家乡现在发展得真好,连回家都有志愿者来帮忙。明年就不出去了,现在在家乡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还能陪孩子。
孟宇晴心里十分高兴,她说:“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实现了自我价值,在这样的环境下,看到的、学到的将成为人生路上的财富。”
团颍东区委不仅将“暖冬行动”作为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重要契机,也将其视为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2月3日,组织“暖冬行动”优秀志愿者百余名开展“青年学子看颍东”活动,让青年学子担任颍东宣讲员,引导他们充分感受家乡变化,讲述阜阳好故事、传播阜阳好声音、展示阜阳好形象。
来源 | 安徽青年报
编辑 | 阜小团
一审 | 沈瑞莉
二审 | 徐晓静
终审 | 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