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优质资源教育共享平台官网怎么登录进去(西安优质资源教育共享平台学生注册)
一、课程概述
“弹性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课程围绕立德树人建立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促进三者的融合,实现弹性力学学科育人各环节的统一。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毕业能力要求的达成提供支持。
2020年该课程获得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称号,相关教材获得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教材,教案获得北京工业大学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奖,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其线上教学成果列入《北京工业大学在线教学优秀课程成果汇编》,慕课课程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课6期,学员达4600多人次,同步在智慧树平台开课。
二、课程总体设计
1. 设计思路和举措
(1)教学目标:拓宽专业知识、夯实学科基础、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2)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培养新一代人的责任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教学内容创新: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工程能力和专业训练素材,以及课程思政元素。如增加了弹性力学基本方法等内容,据此引入北工大优秀教师的事业心和下苦功夫的事迹和成果,进而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
(4)教学方法改革: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加强工程教育、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
(5)考核方式改革:从单一的期末考试,改为更重视平时的综合考核,并大力利用线上多种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考核。
2. 主要思政元素及融入的教学内容
(1)科学精神:通过从实际工程中发现和提炼力学问题,如何建立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如何去求解工程实际问题等教学内容中增加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结合。
(2)爱国情怀:在弹性力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方面,与课程思政相联系,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3)奉献精神:聚焦土木工程学科前沿,介绍“超级工程”蕴含的尖端科技与创新精神、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民族自信、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4)道德规范:从工程伦理、学术规范、行为规范、专业素质等方面,引导大学生培养优良学风和责任担当。
(5)人文素质: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通过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
3. 授课方法及载体
展开全文
(1)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知识点中及时引入思政元素,进行案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去探究工程和科学问题。
(2)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查找与弹性力学相关的思政事例,并在课堂讲授和研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寻找线上课程思政与弹性力学相结合的资料,并进行线下的讨论,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
(4)采用线上慕课的讲课方式:学生通过课外预习和复习,巩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5)日新学堂在线平台:在平台课程资料库中,提供有关课程思政的录像,大量介绍我国大型工程的建设成就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并全程监控和跟踪每位学生的课上、课外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锁定重点学生进行帮助,并实现对学生全程学习评价的数字化转型。
(6)课程微信群方式:定期发送一些励志的课程思政文字资料,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和鼓励。
(7)丰富教材内容:在教材中增加课程思政内容、工程教育内容和理论分析深度。
(8)请工程师进课堂:讲授实际工程建设中的弹性力学问题,并增加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实际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切身体会。
(9)改革考核方式:增加大作业环节,让学生谈谈弹性力学的学习与本专业的关系,弹性力学在实际工程结构分析中的重要性等学习体会。
4. 形成的育人模式
形成了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导向教育(OBE)+在线开放课程慕课(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翻转课堂(FC)”四位一体、深度融合的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课程数字化转型提供的教学资源,开展课内、课外课程思政教育,使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研究解决了挑战性和研究性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
三、育人特色及创新
1. 弹性力学课程坚持学科育人,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挖掘学科的德育内涵和人格养成价值,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 本课程围绕立德树人建立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促进三者的整合,实现育人各环节的统一。
3. 将重点放在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来深刻领会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力学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综合能力,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在教学中,既注重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又强调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激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反馈及成效
课程负责人获北京工业大学“立德树人榜样”我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学生反馈效果很好,学生评教连年优秀。
在《城市建设学部首届“育人榜样”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中,学生写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彭一江老师一直秉持严谨教学、严格教学、活化教学、简化教学的理念。彭老师上课总会有一些诙谐的例子,让枯燥繁冗的力学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每次课后,彭老师总会第一时间活跃在微信群为大家答疑解惑,同时给大家提供手写教案督促大家进步。更可爱的是,彭老师总是给大家总结出很多学习技巧,比如“成功源自每天养成习惯”“学习没有秘诀”等。
课程思政建设带动了广大教师投入教学、研究教学,课程及教师获得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以及北京工业大学“立德树人榜样”我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学生评教满分课堂、城市建设学部首届育人楷模、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工程能力提升的弹性力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等奖励。
通过课程思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大幅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学时间大大增加,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改善,参加本课程组织课外科技活动的本科生承担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星火基金”等项目,并获得北京工业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等奖项。
五、典型教学案例
1.案例主题:立事业心、下苦功夫
2.章节名称:弹性力学基本方法(第1章第3节)
3.案例意义
弹性力学课程教学以学科素养为核心。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科具体化,是学生学习本门学科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也是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方向规定。
教学内容包括:弹性力学的分析方法介绍,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大厅设备的介绍,北京工业大学教师参加我国大型工程的介绍,引出北京工业大学教师立事业心、下苦功夫,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切,引导学生下苦功夫、立事业心。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重大工程、大师事迹等方面讲述弹性力学课程的思政内涵和元素,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使命担当。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首都发展中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土木工程学科前沿,介绍“超级工程”蕴含的尖端科技与创新精神、艰辛历程与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信、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3)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从工程伦理、学术规范、行为规范、专业素质等方面,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优良学风和责任担当。
(4)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强化素质教育。通过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工作能力,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课堂教学场景
六、后续建设展望
1. 精心打造课程团队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保障。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第一责任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对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课程团队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采取多种措施培养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
2. 落实新版课程大纲
课程思政内容需要加以细化落实。在教学中,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 建设新形态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优选适当的课程思政内容,设置好课程思政内容的切入点,并进行数字化转型。计划在“弹性力学”教材中利用二维码等新形态教材形式增加课程思政元素,出版含课程思政内容的新形态纸质和电子版教材。
4. 举办公开观摩课
举办公开观摩示范课,在教学中增加课程思政元素。目前,已经建设了“弹性力学慕课”,并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在线开放教学,该慕课包含了部分课程思政内容,后续继续增加课程思政内容。
5. 录制微课视频
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扩大教学资源共享,细化、补充和完善知识点视频,建设课堂教学、课程思政教学、工程建设技术和成果、优秀人才介绍和拓展知识等短视频库。
6. 形成电子课件
基于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落实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环节,把握理论内容和思政内容的关系,补充视频、动画、案例等教学形式,制作含课程思政内容的PPT等多媒体课件。
7.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在日新学堂教学平台、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数智化转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和软件,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科学意识、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人工智能训练平台、虚拟仿真实验训练平台和真刀真枪解决工程问题的科技活动平台;建设基于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形态AI课程,向学生推送重大工程建设视频和文字资料、先进人物事迹视频和文字资料、优秀学生事迹视频和文字资料等资源。
8.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确立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要素比例,通过日常评价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综合考核。着重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职业素养和综合工作能力,引导学生勤于学习、甘于奉献、善于创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